摘要:新年剛過,隨著各大快遞公司恢復正常運營,我市網購達人的“剁手”模式也陸續(xù)重啟,但剁手族們這幾天收快遞時卻遇到了問題,快遞小哥們不愿把包裹放到門口的速遞易快遞柜了。
2月13日,快遞員將快件寄放在襄城一家快遞收發(fā)站。快遞柜收費后,許多快遞員選擇其他形式寄放快件全媒體記者楊東攝
□全媒體記者鐘亞萍
新年剛過,隨著各大快遞公司恢復正常運營,我市網購達人的“剁手”模式也陸續(xù)重啟,但剁手族們這幾天收快遞時卻遇到了問題,快遞小哥們不愿把包裹放到門口的速遞易快遞柜了。
快遞員棄用快遞柜
12日,在上班的楊女士讓快遞員把包裹放到小區(qū)速遞易快遞柜,卻遭到了拒絕,因為快遞員要支付使用費。如果收件人不能立即簽收,快遞員寧愿二次派送。
記者隨后致電速遞易公司了解到,從2月9日開始,襄陽地區(qū)開始執(zhí)行新規(guī),不分大中小箱格,一律向快遞員收費0.15元,對收件人來講,可免費存放24小時,然后再收費。
乍聽起來,0.15元似乎并不算多,但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此標準對收入并不高的快遞員來說仍難以承受。
中通快遞員王師傅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快遞員收入主要靠派件,不算收件,派一件0.8元,按每天派100個件算,每月收入2400元,如果每個快遞都要支付0.15元的費用,每月支出快遞柜使用費就達近500元,除去兩個手機100多元的話費、電動車電費和維修費,快件損壞或未及時送達等所罰扣的費用,每個月的工資不足2000元。
記者了解到,圓通、申通、韻達等快遞員的派件收入都在每件0.8元—1元,速遞易價格調整以后,不少快遞員選擇了棄用。派件收入相對較高的唯品會和京東配送員也稱有些難承受。“我們只派件不收件,派一件1.8元,每個月幾百元的快遞柜支出太高了。”品駿公司配送員陳師傅告訴記者,現實情況是不收費的快遞柜不夠用,收費的沒人用。
收費標準多次變化
記者調查發(fā)現,對于多數買家來說,無論是超時12小時收費還是超時24小時收費,大家基本可以接受,但一旦對快遞員收費,矛盾就很難協調,這已不是快遞員和速遞易的第一次僵持。
2014年9月,速遞易進入襄陽,作為新事物,對收件人和快遞員最初都實行免費試用的辦法。到了2015年5月底,速遞易執(zhí)行新標準,按照大箱0.6元、中箱0.5元、小箱0.4元的標準對快遞員收費,高昂的費用讓快遞員難以接受,快遞柜使用率一度由60%—70%下降至10%—20%,本報也曾對此進行過持續(xù)的話題討論。
最終,2015年8月,速遞易以充值優(yōu)惠和包月優(yōu)惠等形式變相降低了收費標準,算下來每件相當于0.2元,快遞柜使用率有所回升。到了2016年6月,全市60%—70%的速遞易快遞柜對快遞員完全免費,剩余的30%—40%通過充值贈費等形式讓快遞員使用,快遞柜的使用率達到了峰值。
如今,對于一直享受優(yōu)惠甚至免費使用的快遞員來說,突然明確每個箱格0.15元的收費調整,讓他們無法接受。不少快遞員坦言,快遞柜有運營成本,收費是合情合理的,如果收費標準降到0.05元—0.1元,他們是愿意承擔的,畢竟使用快遞柜以后,大大節(jié)省了派件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如果考慮到收入,他們寧愿多費力費時。
智能快遞柜收費是趨勢
對于快遞員們所期待的收費標準,速遞易的負責人則表示,2月9日所制訂的一個箱格0.15元的收費標準已經是全省速遞易最低價,這也是公司根據襄陽各快遞公司快遞員日均投遞量和月收入科學計算后制訂的。
該負責人坦言,2月9日以來,速遞易后臺數據顯示,目前的使用率確實下降了10%,但仍保持在60%-70%的高使用率。收費標準剛調整,不少快遞員確實會有抵觸情緒,但這部分收入對公司的運營來說卻是微乎其微的,就整個行業(yè)的發(fā)展和運營模式來看,作為提供有償服務的智能快遞柜開發(fā)企業(yè),收費是必然的。
記者了解到,目前,速遞易在我市有600多臺設備、3萬多個箱格,覆蓋市區(qū)500多個小區(qū),2017年,還將增加150多臺設備。
市快遞行業(yè)協會的相關負責人也表示,便民公共設施智能化是一種趨勢,對快遞企業(yè)來講,推廣智能快遞柜有利于節(jié)省人力成本,減少二次派送,提高工作效率,但如何才能讓各方共同和諧發(fā)展,還需要智能快遞柜開發(fā)企業(yè)、快遞企業(yè)、業(yè)主三方協商,在相互磨合中探索出一條合理的發(fā)展之路。